
不明白播客
当下中国最有趣的谈话都是在私下进行的。《不明白播客》希望把有趣的谈话分享给世界各地的中文听众,在这个黑暗、混乱的时代发出一点光亮和温度。这个播客是几位专业新闻记者联合发起的个人项目,不代表我们供职的机构。取名不明白是因为在这个魔幻的国度有太多不符合常理值得探究的事情。我们希望每周能就一个话题进行深入、不设限制的讨论。欢迎收听、订阅和分享。
Episodes
183 episodes
【DC不明白节】王男栿:《流氓燕》之后,中国公民社会的坍塌与可能
今年不明白节,我们放映了王男栿导演的纪录片《流氓燕》,这部拍摄于2013年的片子记录了“海南校长嫖宿幼女案”后,叶海燕、王宇律师等公民行动者的抗争,以及当年公民社会的景象。时隔12年,片中每一个人物的人生都随着中国公民社会的坍塌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和王男栿导演一起回望了中国公民社会活跃的历史,当年拍摄过程中惊心动魄的时刻,《流氓燕》的诞生和当年的社会现实有什么必然联系?“围观改变中国”的可能性是如何被磨灭的?这部影片如何影响了王男栿的创作生涯?她如何面对拍摄中的灰...
•
Season 1
•
Episode 171
•
35:44

从上海到华盛顿:季风书园与中国公民社会的覆灭与新生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一家书店的命运?去年9月,季风书园在华盛顿开业,唤醒了许多人对上海季风的记忆。成立于1997年的季风曾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独立书店之一,巅峰时曾有8间店。2018年,季风在上海的最后一家门店被迫关闭,书店的负责人于淼经历了283天的漫长告别、冲突与压力。这不仅是一个人和一间书店的故事,季风书园在中国近二十年的起伏,折射出中国公民社会的命运。本期节目,我们请于淼讲述了他从上海到华盛顿的经历:为什么一个如此强大的政府容纳不下一...
•
Season 1
•
Episode 170
•
54:27

【DC不明白节】查建英:我为何要自绝于人民、精英与妈宝男
这是第二届不明白节特辑的第一集。嘉宾查建英是文革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80年代,她先后在北京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上学,1986年,查建英回到中国,但很快,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八十年代终结在广场的坦克之下,查建英以决裂的姿态离开了中国。然而,她和中国的故事并没有就此划上句号。此后,她一次次回到中国,她以作家的身份观察中国的变迁。过去,她因为《弄潮儿》、《中国波普》、《八十年代访谈录》等书籍为人所知。最近,查建英发表了新的文章《火车:铁路旅行、流亡...
•
Season 1
•
Episode 169
•
1:07:33

老安:一个意大利人对中国气呼呼的爱
1981年,意大利青年老安第一次来到中国学习中文。当时的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1986年起,老安在香港和北京为意大利公司工作。1999年,他决定辞职,成为一名独立影像人,从此在中国有了更多奇妙的体验,其中最被称道的一件事是,他拍下过王小波生前唯一的访谈纪录片。过去四十年,中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大量外国人来了又走了。老安留在了这里,他在中国结婚,有了两个以中文为母语的孩子。他在中国旅行、摄影、生活,伴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全球化与经济腾飞,老安目睹了“无数旧规则瓦解、新...
•
Season 1
•
Episode 168
•
56:47

对话重庆标语事件当事人戚洪(直播+后续采访)
美东时间8月30日晚,不明白播客直播对话了重庆标语投影事件当事人戚洪,次日,我们又和戚洪做了一次补充采访。除了直播中谈论过的话题:他是谁?他为什么做这件事?他如何策划和完成这一场堪称“行为艺术”的行动?本期节目还新增了更多他在北京居住20年间谋生和学佛的经历、影响他的小说、以及他近几年在觉醒后如何试图影响周边的人,直至走到公开反抗这一步。戚洪所做的事情堪称行为艺术。8月29日晚上10点,重庆大学附近的一栋大楼外墙,忽然出现投影的巨幅标语。标语上写道:“没有共产党才有新...
•
Season 1
•
Episode 167
•
1:39:20

许成钢:中美科技竞争,中国要赢了吗?
2025年,中国经济陷入低迷:失业、债务、通缩轮番袭来,但另一面从DeepSeek、国产芯片到歼十战机,在一波又一波的科技热潮中,中国似乎走在了世界前列。不同于以往民族主义者的“自嗨”,对中国技术赞扬的声音还来自于贸易战中的对手美国。比如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专家证词认为,中国已经取得生物制药的优势。纽约时报评论版一篇客座评论员文章也引述了澳大利亚某智库的研究数据来证明中国在技术领域已经领先。本期播客的嘉宾是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许成钢...
•
Season 1
•
Episode 166
•
58:42

Stephen Kotkin:从斯大林的大清洗看今天的习近平
从习近平的清洗、接班人问题、到中美技术竞争,我们和著名历史学家Stephen Kotkin科特金教授讨论了当下最值得关注的一些话题。 科特金教授是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也是研究苏联和斯大林最顶尖的学者。他是两卷本《斯大林传》的作者,正在撰写第三卷。他对斯大林的研究重塑了我们对列宁主义政权运行逻辑的理解。他的研究超越了苏联,延伸到全球威权主义,并越来越关注当代中国。 在这期节目里,科特金教授解释了他为什么说斯大林而不是毛泽东是独裁者的最高...
•
Season 1
•
Episode 165
•
2:06:20

伍雷:民营企业家接连自杀背后
今年4月-7月,毕光钧、刘文超、曾育周、汪林朋四位知名企业家接连非自然死亡。今年1-7月,已有至少19位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或高管被检察机关以“留置”措施调查。其中就包括刚刚去世的居然智家(前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他被留置过三次,在最后一次留置被解除仅四天后,突然坠楼去世。回顾过去5年,从任志强案、孙大午案、所谓的扫黑除恶打击有组织犯罪、到针对企业家的远洋捕捞,到今天的企业家破产、负债、被留置、坐牢、自杀。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本期...
•
Season 1
•
Episode 164
•
53:34

江油事件:人们为何走上街头?
发生在四川江油的街头大规模抗议,久违地燃起了人们对反抗的希望。它始于校园霸凌,终于政府霸凌公民。在这个国家,每个人都是弱势的。在严密的封锁下,人们迫切想知道:江油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一场校园霸凌,能在几天内演变成白纸运动以来最大规模的线下抗议?在直播中,袁莉和两位嘉宾:推特博主“李老师不是李老师”、油管博主“世界苦茶”主理人李厚辰,一起讨论了江油事件中令人关心的问题:基层治理的粗暴与失效说明了什么?在江油事件中,人们如何在信息管控下自发“冲塔”声援?江油的抗...
•
Season 1
•
Episode 163
•
1:48:21

吴国光:习近平失去权力了吗?
过去半年,关于中国高层政治局势的各种传闻此起彼伏。例如,习近平隐身了14天,是因为健康出了问题,废太子胡春华疑似再度受到重用,前常委汪洋要接班……油管和推特上的听床师群体在中共高层话题上一向非常活跃,但这一次,包括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前外交官,还有一些专业智库,都罕见地加入了解读和分析。这些都激荡起海内外的政治想象:习近平真的失去权力了吗?中共真的在经历权力交接吗?这期节目,你会听到最有趣、也最复杂的政治传闻。节目嘉宾是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中心高级...
•
Season 1
•
Episode 162
•
1:06:42

借网贷的年轻人:从举债消费到举债活着
网络贷款似乎到了无所不在的地步。点个外卖、骑个共享单车,都会收到来自平台的借贷推销。获取贷款也很容易:只要实名认证,就有可能获得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额度。今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年轻人消费应该“量力而行”、“避免掉入网贷陷阱”。但在我们的采访中,人们借钱的故事,远比“消费主义”更复杂。一位27岁的上海互联网从业者,毕业后的几年里,只有一半时间在工作,在就业不稳定的几年间,多次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借贷循环。他始终对未来还抱有期望,坚信只要找到稳定工作,就能还清贷款。但越...
•
Season 1
•
Episode 161
•
1:18:48

“捞女游戏”背后:这些男性为什么厌女?
6月19日,一款名为“捞女游戏”的互动影游在steam平台上线,迅速登顶中国区热销榜,并引发巨大争议。游戏讲述一位外卖员被女主播情感欺骗,倾家荡产后逆袭复仇的故事。剧情影射了胖猫案翟欣欣案等公众熟知的事件。游戏得到了大量男性玩家的共鸣与高分评价,好评率一度达到96%。许多男性用“复仇”“中国男性的悲歌”这样的词语来表达对游戏的支持。还有人表示,他购买游戏是为了对抗“女拳”。捞女游戏为何能迅速爆红?这些男性为什么厌女?“情感反诈”背后,隐藏的是怎样的社会...
•
Season 1
•
Episode 160
•
1:28:40

林培瑞:去世八年,刘晓波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我没有敌人”,这是刘晓波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述。2008年12月8日,刘晓波在北京被捕,两天后《零八宪章》发布,他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11年监禁,2010年他在狱中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2017年7月13日,他成为自1938年德国记者卡尔·冯·奥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以来,首位在羁押中去世的诺贝尔奖得主。今天是2025年7月13日,刘晓波去世已八年。在今天的中文语境中,这位诺奖得主的名字早已消失于公共空间和网络,DeepSeek也抹去了他的存...
•
Season 1
•
Episode 159
•
1:14:48

《一部未完成的电影》——观众的沉默与泪水
作为一部直面疫情与封控的电影,娄烨导演的《一部未完成的电影》理所当然地未能在中国上映,也未能拥有豆瓣条目。但人们还是在海外的影院、在隐秘流传的网盘里看到了这部电影。娄烨导演曾说,电影因为观众看到得以存在。最近,我们邀请听众朋友们写下观影后的感受。许多人在来信中提到遗忘、被电影唤醒的记忆、观影时候的哭泣与沉默。电影牵动了如此多复杂、幽深、厚重的情绪,因为有很多的记忆没有被好好保存,很多历史没有被好好对待。这些来信不仅是观影的情绪,更是我们一起对疫情三年、对失语时代的回应...
•
Season 1
•
Episode 158
•
36:28

在阶层固化中挣扎的小镇做题家(下)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超过8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几亿人从农村搬进了城市,数以千万计的人成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对于不少人来说,那是一个充满上升通道的时代。但近几年,随着经济放缓,这种向上流动的通道越来越窄。我们向听众征集了“对阶层固化感到焦虑”的故事。上一期节目里,我们听到了两位中年人分享了他们的人生如何随着经济形势起伏而苦苦挣扎。这一期节目里的三位讲述者都是90后,Boris在工作6年之后攒钱去香港念研究生,他想摆脱第一学历的遗憾,却发现要面对比本科毕业时...
•
Season 1
•
Episode 157
•
1:08:06

在阶层固化中挣扎的人们(上)
最近我们向听众征集“对阶级固化感到焦虑”的故事,收到了许多来信。本期节目是第一期,嘉宾分别是38岁的赵先生和即将50岁的刘先生。没有上过大学的他们,年轻时曾在不同阶段感受过一点点经济上行期的红利。但疫情之后,整体社会经济一蹶不振,房地产暴雷,劳动市场萎靡,尤其是面向大龄劳动者的工作变少,他们都开始感到一种停滞甚至倒退。赵先生来自山西农村,曾做过井下矿工,之后北漂,在北京做过群众演员、房地产中介、贷款行业,曾月入可观,但近两年因行业衰退几乎没有收入。刘先生早...
•
Season 1
•
Episode 156
•
45:53

李厚辰:为什么“新三样”和AI救不了中国经济?
中国官方一直在塑造这样一种希望:中国制造的“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今年,国产大语言模型 DeepSeek 横空出世,让很多人重新找回了一种民族科技和文化的信心。另一个中国里,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欠薪事件频发,失业问题严重,消费疲软,社会保障不足,地方债务危机加重,年轻人因失去希望而不愿结婚生子……为什么“两个中国”同时存在?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为什么没有变成普通人的“好日子”?本期节目,袁莉和李厚辰一起...
•
Season 1
•
Episode 155
•
59:53

白睿文:从方方日记到《软埋》,为历史还个公道
2020年,因为翻译《武汉日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白睿文(Michael Berry)教授成为网络攻击的对象。网暴持续了将近三年,他甚至经常收到死亡威胁。作家方方同样遭受重创。她的作品无法出版、再版,连她的名字都几乎从公共空间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白睿文重新拾起方方的两部小说译稿。《软埋》讲述在灭绝人寰的土改运动中个人的命运,《奔跑的火光》描写一位农村女性反抗家暴的故事。今年,这两部作品终于在英文世界出版。这一期播客,白睿文教授来跟我们讲述他翻译这两部...
•
Season 1
•
Episode 154
•
56:00

唐志学:习近平何以成为习近平,习仲勋传里有答案吗?
为什么一个受尽折磨和苦难的人仍然会衷心于给他带来巨大苦难的党?这也许是理解中国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美利坚大学副教授唐志学Joseph Torigian在即将出版的新书《The Party’s Interests Come First》(党的利益在第一位)中通过翔实的史料描写了习仲勋跌宕起伏的一生。习仲勋不仅是习近平的父亲,也是中共元老中最复杂、最悲剧的代表之一。书写和理解一个复杂的共产党人物,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唐志学如何从庞杂的、并不透明的党史资料中找到重要的线头?如...
•
Season 1
•
Episode 153
•
1:07:16

三周年特别节目:和袁莉一起读信!
今天是5月27日,不明白播客开播三周年啦!前阵子,我们征集了听众的来信,希望大家写下过去三年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情、生活中最大的变化以及和不明白播客的故事。我们收到了从世界各地来的信件,也带来大家迁徙的轨迹和心境的变化。谢谢大家一起回顾了过去的一百多期节目和三年共同经历的一切,从三年前的上海封控到此刻,这些经历是我们和这个国家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在不同的时刻,把我们推向了不同的地方。感谢三年来的每一位听众,希望我们还能一起走过很多个三周年!
•
Season 1
•
Episode 152
•
36:45

Victor Shih:贸易战会引发中国的财政危机吗?
5月中旬,中美两国在日内瓦的谈判,为一个多月来混乱、激烈的贸易战按下暂停键。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危机的阴影已经远去。两年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Victor Shih曾经在我们的节目中指出过中国的地方债务危机。两年之后,中国的地方债问题是否更严峻了?在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出口可能面临下滑的背景下,贸易战会如何进一步影响中国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贸易战可能会引发中国的财政危机吗?Victor Shih也在节目中分享了,中国当前处理地方债务问题的“会计游戏”,...
•
Season 1
•
Episode 151
•
48:01

李老师:Li币、ICU模式与对抗极权的可能
今年2月开始,李老师通过X账号“李老师不是李老师”发起了611Study.ICU和牛马.ICU两个项目,前者关注中小学生的“超时学习”问题,后者关注劳动者的“超时工作”问题,这两个项目到5月初收到了超过9000份投稿,其中包括来自四千多所学校的学生投稿,与打工人关于内卷最直接的抗议和倾诉。为什么会发起这两个项目?有哪些投稿让李老师印象深刻,它们反映了怎样的现实?发布Li币之后饱受质疑的李老师,有哪些想说的话?在海外,我们是否还有影响中国的可能?在这一期谈话中,李老师回...
•
Season 1
•
Episode 150
•
47:42

【精选】谁是编程随想?
5月10日是阮晓寰,也就是编程随想,被捕四周年的日子。这一期节目,我们重播两年前和阮晓寰的妻子贝女士的对话。这期节目录制的时候是2023年5月,阮晓寰一审宣判不久,他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7年徒刑。上个月,贝女士分享了阮晓寰的近况,自去年12月二审宣判后,他一直未被安排从看守所转到一般来说条件会相对好一些的监狱,家属正在就通讯权等问题维权。本期节目中,贝女士讲述了她发现丈夫就是“编程随想”的过程,也谈到生活中的阮晓寰、谈到她们的婚姻和人生。贝女...
•
Season 1
•
1:09:11
